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互聯網金融創新潮 揭秘不會告訴你的10個秘密
互聯網金融掀起瞭一股創新潮!然而在這股熱潮的背後卻是荊棘叢生,看清其隱藏在深處的那些秘密,不迷信、不輕信是每一位投資者應當秉承的態度,畢竟投資市場有著它基本的規律和規則。互聯網金融不會告訴你的10個秘密如果要評選2013年的理財關鍵詞,非互聯網金融莫屬。在互聯網巨頭支付寶的帶領下,一場新的金融革命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其速度與力度足以讓原金融界人士瞠目驚舌。—支付寶在今年6月份攜手天弘基金推出餘額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餘額寶開戶用戶超過1600萬戶,貨幣基金累計申購超過1300億元,已經是中國最大公募基金和貨幣基金,短短4個月內占領瞭貨幣基金超過10%的份額。—10月28日,百度金融首款理財產品“百發”上線,在4個多小時內,銷售已超過10億元,參與購買用戶超過12萬戶,首批創始會員額度已滿。—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P2P平臺大概有50傢,到今年9月末,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瞭500傢,預計今年底將達到800~1000傢;網貸行業去年全年成交量約200億元,而今年全年預計會超過1000億元。與此同時,平安、招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上線P2P產品。巨大的市場號召力讓互聯網找到瞭下一個商機,從門戶網站、電商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紛紛湧入瞭這個叫作“互聯網金融”的戰場中。無法否認,這是個偉大的時刻,也許將是被載入歷史的一年。依托於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技術,金融脫媒終於逐漸實現,傳統金融機構正向供應商的角色轉變。無法否認,互聯網金融的驚人能量。前所未有的低門檻,超級的靈活性,將一大批理財的門外漢帶入瞭這個市場,打造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同樣無法否認的是,在互聯網金融中各種問題開始顯現。一是盲目的擴張,不管你有沒有先天優勢,不管你有沒有客戶積累,各種網站奮勇而起,做門戶的、搞搜索的、賣電器的,紛紛加入到互聯網金融的大軍中,賣產品、做貸款,是的,跑瞭馬圈瞭地再說。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瞭互聯網金融中產品單一雷同。餘額寶成功瞭,70%的互聯網產品中也帶上瞭一個“寶”字,每傢大鱷都宣稱自己在搭建平臺,其實就是找傢基金公司一起銷售貨幣基金。在這個過程中,價格戰成為瞭勝利的法寶—是活期存款收益的XX倍、無風險、補貼收益……監管的缺位同樣棘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到底誰來監管互聯網金融,現行的監管政策對互聯網金融是否有效?在每一場技術變革中,消費者都是受益者,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然而,投資這樁事情又有些例外,它與投資者的資產、利益直接相關。在展望互聯網金融美好願景的同時,不迷信、不輕信是我們每一位投資者應當秉承的態度,畢竟投資市場有著它基本的規律和規則。相信此次揭曉的互聯網金融的10個秘密,能夠幫助你撥開眼前的迷霧。創新之舉有“包裝”互聯網理財產品在其運作上確實有不少親民性,如靈活轉換、低門檻等等,但其本質上隻是把一些貨幣基金、理財基金進行再包裝。其實,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創新隻是噱頭,投資者千萬不能被一些宣傳上的“包裝”弄花瞭眼。【案例】“每天看一眼收益就挺開心的。”從事廣告工作的朱女士對餘額寶就有著這樣的切身體會。雖然每天的收益都不會很多,但她也感覺是一種小幸福,“反正小錢閑著也是閑著,原本我就經常逛淘寶買東西,支付寶裡有時也會存點錢。”確實,一筆閑錢買理財產品不太夠,投在餘額寶之類的互聯網產品裡既比定期方便、又比活期收益高。不少人都像朱女士一樣認為,這樣的理財產品創新確實不錯,彌補瞭市場的一部分空缺。這不,退休在傢的許先生最近也開始關註互聯網理財產品。他說:“以前總收到銀行的廣告短信,說是有5%、6%左右收益率的理財產品,現在看看好像網上買的收益率更高。”但讓許先生困擾的是,最近各傢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花樣越發繁多,作為普通投資者的他,對如何挑選互聯網上的理財產品感覺很是頭痛。“收益率一個個都公佈得挺高,實在是讓我挑花瞭眼,也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譜?”【分析】眼下,互聯網金融正炙手可熱。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不斷出現,對於那些偏好低風險、低門檻的普通投資者來講,餘額寶、活期寶、易付寶以及 “百發”等理財產品,一經推出無不成為關註的熱點,“嘗鮮”的也是大有人在。但其實,作為互聯網和金融的聯姻產物,這些看似新鮮的理財產品,其本質大多是投資者熟悉的基金。電商平臺借助理財產品為其客戶做增值服務,如創新T+0、免費銀行轉賬等,提高自傢用戶的使用體驗,以此留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而就金融產品本身而言,其數字化的屬性也非常適合在互聯網上發展。因而我們才會看到,無論是電商還是金融機構,都希望在時下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先機。於是,不管是基金公司的直銷渠道,還是基金銷售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各類相似的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現有的新型理財產品已有數十種之多。而事實上,傳統銀行同樣擁有很多類似的理財產品,隻不過銀行並未以更通俗易懂、更簡易的操作方式讓投資者接觸到這類理財產品,反而讓其混在大量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中。【點評】應該說,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創新更多地體現在其銷售渠道、流動性、功能性等應用方面,而非產品本身。撇開這些外在的創新不提,其內在的收益和風險都與傳統產品相差不多。舉例來說,眼下較熱門的幾款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隻是綁定幾款基金,在貨幣基金中屬中等水平。簡單地選擇未必能挑到收益最好的,隻能說是一種低門檻易上手、碎片式的“懶人理財”。同時,這類產品在推廣時往往會將本金安全、收益與活期存款比較,但事實上其安全性仍比不上存款,收益率也會經常波動。因而,投資者究竟要選擇哪個產品,還是要看自身的需求,收益也要關註掛鉤基金的表現,千萬不能被一些宣傳上的“包裝”弄花瞭眼,以至於盲目作出投資選擇。低風險無風險無風險、高收益—這幾乎成為瞭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標準特質”,然而這種不規范的宣傳方式不僅有違規之嫌,也容易對投資者形成誤導。所以,投資者非常有必要瞭解其中的“真相”。【案例】在“百度金融中心—理財”首款產品“百發”的預熱環節,“百發”的宣傳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前期宣傳中,“百發”被描述為一款年化收益率高達8%的無風險產品。事實上,略有投資常識的人立刻會產生疑問。首先,“百發”是一款與華夏基金合作的貨幣基金產品,以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來看,達到8%的年化收益率實屬於偶然的情況,要想在整個投資期內保持這一水平是非常難的事情。其次,該產品被描述為“無風險”,那麼,在同一市場中,如果無風險利率能夠達到8%,難以想象出有風險產品的收益率會達到怎樣的水平?!從監管角度來看,“百發”合作的貨幣基金產品既無法歸類於“無風險”產品,也無法允諾投資者某一個收益回報。與銀行理財產品不一樣,其有關預期收益率的提法違反瞭基金產品的相關監管要求。因此,“百發”雖然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瞭大量眼球,但這種違規的產品宣傳方式立刻引起瞭證監會的關註。隨後,“百發”迅速撤回瞭前期宣傳,在產品正式首發中也沒有出現“無風險”、“年化收益率8%”的宣傳。【分析】目前市場上推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數量不少,但是總體上類型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上。以風險屬性來看,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都屬於較低風險的品種,它們的主要投資范圍包括現金、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債券、債券回購、央票等。一方面,不容易給投資者造成本金的損失;另外一方面,可以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具體的收益水平要視貨幣市場的收益水平而定。對於投資者來說,既要對貨幣基金、理財基金的這種收益風險特點有所認知,也要意識到,產品的收益要取決於市場環境,並非毫無風險可言。無論在我國還是在發達國傢,貨幣基金均曾出現過凈值低於1的情況。當攤餘成本法估算的貨幣基金價值與代表公允價值的影子價格偏離過大時,貨幣基金就面臨一定的風險。因此,“低風險”和“無風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引入銀行理財產品對低風險產品作出的三種劃分—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收益浮動型產品和不保本收益浮動型產品,現在互聯網平臺上所推出的理財產品應屬於“不保本、收益浮動型”產品。【點評】互聯網理財賬戶的安全,也是投資者需要密切註意的問題。在享受互聯網理財的便利之餘,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網站是否具有充分的安全防衛措施?有沒有足夠的認證手段?投資者自身在使用時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習慣,如不使用公共場所的網絡進行操作,不輕易將自己的密碼告訴他人,采用復雜的認證手段,等等。產品收益隨行就市收益高達活期存款的20倍!在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宣傳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提法。但是,投資者很容易因此而忽視的是,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是隨行就市的,收益率水平是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浮動的。【案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火”點燃起不少投資新人的理財熱情,小連就是其中的一員。尤其是“收益高達活期存款的XX倍”,讓他覺得格外有吸引力。小連工作的時間不長,收入也不算高,有一點儲蓄也都是呆在活期賬戶上,一是準備著交房租、還信用卡欠款;二是錢不多,夠不上那些理財產品的門檻。投資靈活、收益高、門檻低,這些理財之“寶”正好滿足瞭小連的需求。他也用自己活期賬戶的2萬元購買瞭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觀察賬戶的凈值變化已成為瞭小連的一樁樂事。不過,小連很快就發現,理財產品的收益並不一直像自己以為的那樣高,同時收益也不穩定,有時高有時低。【分析】互聯網搭建起瞭新的理財平臺,但投資者有必要厘清的是,自己所投資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收益又是如何來確定的。像很多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實質是與貨幣市場基金進行瞭“鏈接”,包括支付寶的“餘額寶”、天天基金網的“活期寶”、金融界的“盈利寶”、眾祿的“現金寶”等等,投資者購買瞭這些產品,其實就是認購瞭某一隻貨幣市場基金。如“餘額寶”與天弘基金進行合作,投資者實際上是購買瞭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活期寶”采用瞭一對多的模式,投資者可以選擇南方現金增利貨幣(202301,基金吧)A、華安現金富利貨幣(040003,基金吧)A、寶盈貨幣A及長城貨幣A等貨幣基金產品;客戶存入“盈利寶”的資金相當於申購瞭鵬華貨幣基金;眾祿的“現金寶”,其背後是海富通貨幣基金。因此,這些產品的收益率準確地來說,是指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如10月25日,“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4.8110%,是活期存款利率(0.35%)的13.74倍。但是,7日年化收益率是一個浮動的值,每天公佈的數據水平都不相同,與活期存款利率的所謂倍數關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在貨幣市場資金供應緊缺時,收益率水漲船高;反之,市場平均的收益率水平就會下降。此外,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水平也與基金策略、久期等密切相關。【點評】事實上,7日年化收益率並不是體現這些理財產品收益的最好指標。原因是,7日年化收益率所代表的是基金過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並不意味著未來收益水平,也不能完全代表信息披露當日的收益率水平。這是一個平均值,如果過去7天中某一天收益忽高或忽低,對平均值的影響也會很大。投資者可以重點關註的是貨幣基金的“日萬份基金單位收益”。這個指標的含義是:貨幣基金每天運作的收益平均攤到每1單位份額上,然後以1萬份為標準計算凈收益的結果。這也是投資者按日計息的計算基礎。補貼回報湊出高收益在互聯網平臺上,一些產品能夠提供“高出一籌”的收益率,原因在於其收益結構的特殊性—常規收益+補貼收益。這種方式,既吸引瞭投資者,又規避瞭監管。但對於補貼收益,隻能使用特定的方式才可獲得。【案例】小胡是互聯網理財達人,最擅長的是在各種理財平臺上精挑細選。這段時間,他對互聯網上銷售的理財保險(放心保)產品興趣濃厚。小胡說,理財保險產品的優勢不少,一是產品的選擇多,像在淘寶的理財頻道,就已經吸引瞭多傢保險公司的入駐,產品也比較豐富;二是具有投資和保障兩種功能,在投資期間還可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三點最為重要,那就是收益率顯著地“高出一籌”。像小胡所推薦的一款曾經熱銷的理財保險,投資期為一年,其預期收益率最高可以達到6.4%。【分析】不過,如果我們認真研究這款收益率高出一籌的理財保險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際收益和大部分人所預期的有不小的差異。作為一款萬能險產品,保險公司給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5.2%;在此基礎上,投資者投資每1000元可以獲贈1200集分寶。需要標註一下的是,集分寶是由支付寶提供的積分服務,具有現金價值,100個集分寶可抵扣1元錢。這就相當於每投資1000元獲得的集分寶相當於12元的購買力,換算為收益率的話相當於1.2%的返還。因此,兩項收益相累加,在實現預期年化收益率的前提下,這款投資期為一年的產品,其收益率能夠達到6.4%。總之,集分寶類似於每種積分。盡管積分回饋計入總收益並沒有問題,但它與傳統意義上的收益形式還是不一樣的,投資者有必要進行區分和瞭解。另外,對於理財保險需要補充一句的是,在產品銷售時,萬能險僅能夠保障最低的收益率水平,大約為2.5%左右(年化),其宣傳的預期最高收益率隻是一個“預期”的概念,結果出現偏差也屬於正常情況。【點評】互聯網的特性,為理財產品提供瞭新的收益形式。除瞭集分寶外,像有的基金銷售網站,在銷售基金時按照原費率收取基金申購費和贖回費,再以虛擬貨幣的方式返還投資者,供投資者兌換話費或貨幣基金的份額。在一些理財產品的發行中,發行商甚至不惜采用收益補貼或是資金杠桿的方式,使得收益率超出平均水平,以引起投資者關註。在互聯網理財風生水起的當下,各路豪傑拿出瞭十八般武藝,說到底為的就是搶占市場、擴大份額。從某種意義上說,變相提高的收益率就是一場價格肉搏戰。但是,和消費品不一樣的是,理財投資不僅要遵循市場的客觀規律,也要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與控制。投資者需要認清的是:各種收益結構背後,到底能夠為自己帶來怎樣的回報?一些超乎尋常的高收益,其可持續性如何?對那些明顯越界的產品,則是少碰為妙。不適合長期投資需求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財和低風險品種當中,類型較為單一。對於財務全面部署和長期規劃來說,這樣的產品並不足夠,投資者應有更多元化的考慮。【案例】隨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逐步升溫,看著身邊的不少“小夥伴”都把錢投進瞭各式各樣的“寶” 裡,何女士也有些心癢難耐。雖然對基金是什麼還一竅不通,何女士還是一口氣把自己的5萬元閑錢都投進瞭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當中。看著每天賬戶裡的資金收益在一點點地增長,何女士頗有些樂不可支地說:“沒想到也有我可以輕松投資的理財產品,不愧是理財"神器"!”以此為依據,何女士還打算今後一有閑錢就投到這款理財產品當中,“又方便又有效,以後投得多瞭賺得更多。”【分析】像何女士這樣的投資者其實並不在少數,但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投資行為有著盲目跟風、方式單一的問題,並不可取。一方面,這樣的投資者對於所購買的產品是什麼、如何盈利、收益為何波動均不瞭解,首先就無法正確分辨其好壞、認識其風險;另一方面,把資金全部集中投向某一種理財產品,更是不能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是投資理財中的大忌。可以看到的是,新興的互聯網產品確實帶來瞭諸多新鮮感,但其目前的整體情況是產品類型較為單一,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財和低風險品種當中。從產品周期來看,這一類理財產品無疑隻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部分理財需求,而對於財務全面部署和長期規劃來說,這樣的產品則並不足夠。再從風險的角度而言,對於每位投資者來說,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客觀評價是進行理財產品配置的基礎。隻有選擇瞭與個人投資風格匹配的產品才能獲得長久、穩定的理財收益。應該說,低風險的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目前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也很難“賺大錢”,於是勢必無法滿足較大、較長遠的理財目標。【點評】所以,建議投資者對長期閑置的資金有一個配置的理念,而不是全部購買短期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一些投資者因為一時新鮮、懶於花心思等原因,過分依賴這類所謂的互聯網理財“神器”,長期來看是缺乏合理性的。因此,投資者首先要對自身的資金情況、投資目標有所瞭解和規劃,然後再進行較為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不忘將高收益、高風險和低收益、保本穩健型的理財產品進行混搭。在投資期限上,也應盡量有所錯開,區分好靈活短期的投資產品和較長期的投資產品。特別是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較強的年輕人而言,“懶人理財”往往並非是最有效的投資手段,至少絕不是全部。投資者可以多瞭解和學習各類金融理財工具,把資產配置與經濟周期結合起來,也不必過於保守。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發揮投資理財的作用,獲得收益和風險之間的有效平衡。P2P“保本”存風險現在,P2P可是個非常熱門的詞匯,其保本保息的說法“看上去很美”,但高收益勢必帶來較高風險,投資者應明確認清這一點,並確保自身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不然,還是少碰這樣的產品為妙。【案例】由於覺得沒有什麼好的投資產品,鄒先生前幾年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決定嘗試P2P網貸。和其他的嘗試者一樣,鄒先生一開始隻投瞭最低門檻的5萬元,然而一個月後他就拿到瞭第一筆利息。在這樣“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鼓舞下,鄒先生漸漸越投越多,8萬元、10萬元……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鄒先生投標的P2P網貸平臺突然就崩潰瞭,宣佈倒閉,鄒先生前後投資的近15萬元錢一下子血本無歸。“這一下我可傻眼瞭,真是悔不當初啊!”鄒先生十分懊惱地告訴記者。“收益遠遠高於銀行理財產品,門檻僅5萬元,並且零風險。”無獨有偶,章先生最近也時常收到類似的廣告短信,向他推銷各種P2P理財產品。但對此,章先生頗有些吃不準:“真的會有收益這麼高又零風險的產品存在嗎?”【分析】目前,不少P2P網絡貸款公司都打著“保本”甚至“保息”的宣傳口號,而投資者也因此仿佛對P2P網貸十分信任,並放心地將錢投入瞭這些P2P網貸公司。其實,P2P網貸是指個人通過網絡平臺相互借貸。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公司)作為中介平臺,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標的,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那麼原本P2P僅作為撮合交易的平臺,也就無法作出本金甚至利息保障的承諾。但目前,國內諸多的P2P網絡貸款公司都紛紛作出瞭類似的保本承諾。比如所謂的“本金保障”,是指從每筆借款中計提一定比例(一般為2%)作為風險準備金。出現壞賬,則先用資金池的資金墊付,再由公司去催收。若壞賬高於風險準備金時,則會暫停墊付,等待新提取的準備金出現後再作墊付。據此,一些P2P網貸機構把獲得的債券進行拆分組合,打包成“類固定收益”的產品,並將其銷售給投資理財客戶,通過賺取資金的利息差和手續費來運營。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模式就隱藏瞭不小的風險。一是借貸人違約。借貸人如果能從銀行獲得貸款,大多就不會到P2P平臺上來融資,15%甚至更高的利率,借貸人需要賺多少利潤才能還清?因此,違約風險不可忽視。二是P2P平臺經營風險,就像案例中鄒先生的遭遇一樣,由於P2P網貸發展迅速,魚龍混雜,一旦該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倒閉跑路,在缺乏監管的現狀下投資者也很難追回損失。【點評】可見,就像章先生所擔憂的一樣,任何一款投資理財產品都是有著相應風險的。對於P2P網貸這樣尚處發展中、又提供較高收益的產品來說,隨之而來的高風險更是無法避免。保本保息的說法往往隻是“看上去很美”,投資者絕不能將其看作是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反而應首先確保自身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要選擇P2P網貸,投資者就要針對可能的風險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對於P2P網貸公司的選擇、考察都十分重要。之後,投資者還可重點關註P2P公司對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能力,對借款人信用信息采集及驗證方面的工作越深入、投入越大,投資者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另外,P2P平臺是否對違約人具備有效、合法的懲戒手段,也是約束並減少借款人違約的重要途徑。擔保承諾並不靠譜到目前為止,除瞭少數資金實力雄厚、風控體系健全的行業領軍企業外,不少企業推出的擔保方案還隻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卻經不起推敲的營銷噱頭。一旦信用風險大規模襲來,“擔保不保”將極有可能成為殘酷的現實。【案例】2011年年初,徐女士初次聽聞互聯網P2P信貸理財業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在一傢網貸平臺註冊後,借給一個淘寶賣傢5000元,借款期限為3個月。到期後貸款人準時還款,扣除平臺管理費,徐女士獲得瞭180元利息,折合年化利率高達15%。此後,徐女士又陸續通過該互聯網信貸平臺出借瞭幾筆錢,都按時收回瞭本利。然而2012年後,P2P行業中出現瞭一些P2P公司倒閉事件,讓徐女士開始感到有些擔憂。此時,不少P2P公司開始由單純的平臺中介轉型成擔保中介,承諾萬一貸款人無法償還資金,擔保公司將墊付本金。這一承諾像一顆“定心丸”,重新俘獲瞭徐女士的芳心。【分析】P2P業務在英國初創時,互聯網平臺隻提供牽線搭橋收取傭金的功能,並不承擔擔保責任。這種模式之所以能在歐美國傢順利運行,與他們透明健全的信用體系和國民極高的誠信素養有密切聯系。然而中國目前的社會誠信環境欠佳,又缺乏可靠透明的征信系統,使得通過互聯網牽線搭橋出借資金的行為面臨巨大的信用風險。久而久之,除瞭拍拍貸等少數最早開展業務、如今已形成品牌效應的互聯網信貸公司堅持走平臺路線外,大部分後起之網貸公司不得不由單純的平臺P2P轉型為擔保P2P,即向借款人承諾本金墊付,這樣才能吸引到投資人。如今,平臺承諾墊付已成瞭行業“標配”。然而P2P公司宣稱的擔保真是投資人的“定心丸”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目前的P2P擔保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P2P平臺以自有資金作擔保,或者出資成立擔保公司。然而由於P2P行業準入門檻較低,許多公司的資金實力孱弱,擔保能力自然也十分有限,自保等於無保,更多地隻是在自己的頭上安上一個擔保光環,裝點門面而已。一旦風控失衡,這種承諾完全是一紙空頭支票。而且根據法律規定,從事融資性擔保業務必須取得擔保資質,這種做法顯然踩過瞭法律紅線。第二種是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表面上看似乎更靠譜些,實際上同樣面臨法律風險。因為有擔保資質的擔保公司從風控成本考慮,往往要價很高,P2P平臺根本無力承擔;而那些開價可以接受的小貸公司不具備擔保資質,其擔保能力同樣堪憂。以曾出現過兌付危機的網貸平臺中財在線為例,中財在線曾聲稱:“引進多傢強大的企業聯合成立擔保公司,同時,引進本省最優秀、最有實力、信譽最好的擔保公司,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系統性風險。”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第三方擔保承諾同樣形同虛設。自己擔保無效且涉嫌違法,正規第三方擔保又請不起,於是一些網貸平臺想出瞭第三種擔保模式,即參照商業銀行做法,從每筆業務的傭金中提取一定的風險撥備金,然而這恐怕也隻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抵禦風險。【點評】到目前為止,除瞭少數資金實力雄厚、風控體系健全的行業領軍企業外,“平臺承諾本金墊付”還隻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卻經不起推敲的營銷噱頭。而且一些網貸企業在宣傳過程中,對於擔保公司是否取得瞭擔保資質、擁有多少資金來抵禦風險等關鍵性信息都語焉不詳,投資人的風險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除。由於P2P網貸企業尚未迎來大面積的倒閉潮,因此許多投資人還和徐女士一樣將之看成確保資金安全的“定心丸”,然而一旦信用風險大規模襲來,“擔保不保”將極有可能成為殘酷的現實。資金存管並非萬無一失歸根到底,隻有從物理上使投資人的資金與平臺資金完全隔離,才能根本杜絕資金存管風險。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銀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出臺法規予以規范,規定P2P公司的客戶資金必須交由第三方存管機構(商業銀行)存管。【案例】2012年6月3日,發生瞭P2P行業轟動一時的淘金貸跑路事件。張先生就是其中不幸中槍的一位投資人,數萬元投資款一下子就沒瞭蹤影,這讓原本對P2P行業的前景充滿信心的他氣憤不已,也讓他對整個P2P行業的資金存管安全性產生極大的憂慮—假如平臺可以任意經手投資人的資金,又不對外公佈資金狀況,資金監管處於真空地帶,那豈不是隨時都有攜款跑路的可能?一旦遭遇經營困境,攜款跑路不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嗎?【分析】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用“三有三無”來形容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現狀:有需求、有供給、也有中間服務商,但卻處於“三無”狀態—即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這“三無”使得P2P行業亂象叢生,其中最大的風險就在於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以P2P平臺為幌子,以高額收益為誘餌,獲得資金後立刻攜款跑路。據瞭解,目前僅需10萬元就能註冊一傢電子商務咨詢服務公司,再花費2至5萬元就可以請人開發出平臺系統。如果連平臺系統開發的錢也不願投,那麼花費幾百元到2000元買一個通用模板就可以開張瞭。這正像2010年團購模式大爆發時,一時之間互聯網爆發“千團大戰”,其中有一些團購網站在以超高折扣吸引瞭巨量資金後也出現瞭攜款跑路的情況一樣。互聯網借貸中之所以會出現資金存管風險,和絕大多數P2P公司從單純的不經手資金的平臺中介轉型成擔保中介密切相關。在國外,之所以P2P公司不經手資金,就是為瞭最大限度降低融資成本和杜絕資金存管風險。然而在國內,大部分P2P平臺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直接收取的模式,而沒有引入安全系數最高、資質最好的商業銀行作為資金監管方。這是因為我國現有金融體系下,銀行出於對風險的考量,將P2P平臺的資金監管和結算需求拒之門外,這就使P2P公司的資金流轉隻能由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務。然而許多投資人出於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任,並未意識到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資金平臺,實際上就是將資金劃入P2P平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賬戶中,這與直接將錢劃入平臺的銀行賬戶並無區別,風險也隨之產生。當然,有不少規模較大的P2P公司已意識到瞭資金存管風險對P2P行業的發展不利,也采取瞭一些做法試圖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比如明晰融資賬目,定期公開財務報表,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等。其出發點都是希望通過“公開”的方式讓投資人放心,可這些方式依然無法從源頭上解決資金歸集和流轉的問題。【點評】歸根到底,隻有從物理上使投資人的資金與平臺資金完全隔離,才能根本上杜絕資金存管風險。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銀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出臺法規予以規范,規定P2P公司的客戶資金必須交由第三方存管機構(商業銀行)存管。在此之前,理論上說,任何一傢P2P公司都具備攜款出逃的技術條件和可能性。所以在挑選P2P平臺出借資金時,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盡量選擇那些社會知名度高的、歷史悠久的、規模較大的公司,這些行業領軍企業往往夢想借互聯網金融的東風把企業做大做強,資金實力和風控能力都比較強,出現攜款跑路的概率較低。反之,那些不知名的、成立不久的、規模較小的P2P公司,跑路的概率則相對較大。風控水平不透明由於信息不透明,互聯網信貸公司的風控水平到底有多高,真像霧裡看花一樣,外人怎麼也看不透。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給其後續經營帶來瞭不小的隱患,投資者也需多加留意。【案例】一年前,董先生聽朋友介紹瞭某知名P2P公司的某款理財產品,據說可以獲得每年10%以上的固定收益,讓董先生頗為心動。然而對投資理財有一定經驗的董先生在對該公司的P2P業務模式進行仔細瞭解後,卻發現這其中可能暗藏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他們公司一直對外聲稱壞賬率隻有1%,但P2P公司畢竟不同於銀行,實際壞賬率多少隻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更大的問題是,假如給投資者12%的收益,他們公司還要賺錢,再扣除各種剛性的經營和宣傳成本,尤其是對貸款人資信情況的調查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貸款人的借貸成本很可能要高達20%~25%,現在中國有多少小微企業主能承受這麼高的資金成本呢?所以我到現在也一直不敢踏入P2P的門。”董先生分析說。【分析】P2P信貸模式看似簡單,但要經營好一個P2P企業絕非易事。除瞭需要有成熟的技術支持,貸前審核、貸後管理以及整個平臺的風險控制都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進行打理。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個人征信體系不健全的國傢,任何一傢P2P公司想要獲得最真實可靠的貸款人資信情況,不單要花費很多人力成本,而且還必須有一套成熟的評判系統。P2P的一頭是甄別貸款人,另一頭則是吸引優質的借款人資源,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對於P2P公司在線上線下的推廣營銷能力有極高的要求。而這一切工作想要順利推進背後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但目前P2P行業公司的平均註冊資本約為500萬元,這其中還有極高的水分。今年上半年,重慶相關監管部門處罰瞭當地5傢網貸企業,並撰寫調研報告指出,重慶當地網貸平臺“註冊資本低,擔保能力有限,有兩傢機構存在資本金抽離情況”。不少P2P公司的倒閉,與資金實力不足、技術條件不過關、營銷能力欠佳、風控水平不高等密切相關。今年4月初,上線還未滿一個月的眾貸網突然宣佈倒閉,眾貸網給出的解釋是:“由於管理團隊經驗的缺失,造成瞭公司運營風險的發生……”眾貸網倒閉不到10天,另一傢網站城鄉貸也掛出歇業公告。根據其公告,其存續期間僅開發瞭一名投資者。這也從側面反映瞭經營好P2P平臺的不易。在這一系列企業經營風險中,最為棘手的就是壞賬風險。對於各傢P2P公司而言,小額貸款的壞賬率一直以來都是最高機密,對外公佈的壞賬率和我國政府公佈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樣,低到讓人隻能“呵呵”瞭之。說到底,由於不透明,互聯網信貸公司的風控水平到底有多高,自己出借的資金到底處於什麼狀態,10%高額回報率的背後,投資者真正要承擔多大的風險,這些問題的答案,真像霧裡看花一樣,外人怎麼也看不透。【點評】造成上述風險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不透明,而信息不透明的根源則是監管缺位。目前P2P行業還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隻是暫由央行代管,也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事實上,在P2P行業野蠻生長多年後,如今已形成瞭4種模式:有擔保線上模式(如人人聚財)、無擔保線上模式(如拍拍貸)、線下模式(如宜信)、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如陸金所),每種模式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不盡相同。尤其是後兩種模式,極具中國特色。如今以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小企業e傢”為代表的新型P2P(招行稱之為P2B)也悄然上線,P2P行業將迎來大鱷時代,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假如相關部門不盡快建立監管機制,投資者的權益終究難以獲得有效保障。監管缺失應註意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還存在不少盲點,投訴與監管方面都會存有一定的問題。對此,投資者應有所註意和防范,在進行投資時要多留一個心眼兒,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損失。【案例】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有所耳聞的施先生,近日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傢提供高收益投資理財的網站,加瞭該網站公佈的QQ客服為好友之後,客服告訴施先生,該公司是一傢專業理財公司,現有為期一個月的短期投資項目,回報率可達到12%。由於收益很高,客服又展示瞭公司的各種資質、證書之類的掃描件,施先生就打消瞭原本的一些顧慮。然而,施先生按照客服提供的賬號,分三次匯去5萬多元之後,就再也無法聯系上對方瞭。記者瞭解到,目前有一批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上發佈虛假理財產品進行釣魚欺詐,以高收益、低門檻來忽悠施先生這樣的消費者。除瞭直接騙錢,有些網站也會打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旗號,套取用戶的個人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販賣給第三方機構以謀利。【分析】市場的火爆無疑會很快引來監管和規范的問題。互聯網騙局頻現、維權難的問題既損害瞭消費者的利益,也不利於正規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監管的漏洞。10月21日,百度在其網頁上發佈“百發”產品的宣傳資料,8%的年收益率讓不少人都“驚呆瞭”。之後證監會對該產品正式表態,8%年化收益率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將對其產品業務合規性予以核查。不管“百發”的做法是否有悖現行政策,證監會的聲明無疑已經給大熱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潑瞭一瓢冷水。就現階段來說,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它的風險暴露不充分,還在集聚之中。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尚未建立起足夠的信用體系以及風險處置機制。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眾多商業模式中,隻有第三方支付得到瞭嚴格監管,但對網絡貸款、眾籌融資以及正在試水的財富管理、理財產品等等,都還存在著監管空白。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夠通過平臺信譽為投資者擔保的說法顯然尚不足信,而一旦互聯網金融出現交易糾紛,消費者的維權渠道和法律依據也仍然缺乏。【點評】作為當前金融創新最火的形式之一,互聯網金融還沒有相應的管理體系。前期人們比較關註這一新業態對傳統金融業造成的沖擊,也看好其為整個普惠金融轉型帶來的生機,希望市場可以以開放容忍的態度來接受這一創新。到目前為止,相關監管部門也確實已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發放瞭不少牌照,積極信號非常明朗。不過,從“百發”的事例可以看到,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還有著一定空缺。在當下互聯網金融已經逐漸步入正軌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尚未能針對之前出現的問題和發展情況制定法律政策,例如網上銷售理財產品應該有怎樣的標準和細則、互聯網購物應該怎樣保障消費者權益等等。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就要將政策與監管尚未跟上的大環境納入考量,多多註意可能出現的風險,諸如資金安全性、防“釣魚”等等。在文件簽署、法律條款等問題上都要有防范意識。對於一些有金融機構背景的網絡平臺也要認真考察其信譽,不能僅止於有第三方金融渠道進行監管,自己也還是要多留一個心眼。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1-04/159350178.html
新銀行信用貸款房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銀行車貸利率試算表信貸年息
互聯網金融創新潮 揭秘不會告訴你的10個秘密
互聯網金融掀起瞭一股創新潮!然而在這股熱潮的背後卻是荊棘叢生,看清其隱藏在深處的那些秘密,不迷信、不輕信是每一位投資者應當秉承的態度,畢竟投資市場有著它基本的規律和規則。互聯網金融不會告訴你的10個秘密如果要評選2013年的理財關鍵詞,非互聯網金融莫屬。在互聯網巨頭支付寶的帶領下,一場新的金融革命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其速度與力度足以讓原金融界人士瞠目驚舌。—支付寶在今年6月份攜手天弘基金推出餘額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餘額寶開戶用戶超過1600萬戶,貨幣基金累計申購超過1300億元,已經是中國最大公募基金和貨幣基金,短短4個月內占領瞭貨幣基金超過10%的份額。—10月28日,百度金融首款理財產品“百發”上線,在4個多小時內,銷售已超過10億元,參與購買用戶超過12萬戶,首批創始會員額度已滿。—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P2P平臺大概有50傢,到今年9月末,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瞭500傢,預計今年底將達到800~1000傢;網貸行業去年全年成交量約200億元,而今年全年預計會超過1000億元。與此同時,平安、招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上線P2P產品。巨大的市場號召力讓互聯網找到瞭下一個商機,從門戶網站、電商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紛紛湧入瞭這個叫作“互聯網金融”的戰場中。無法否認,這是個偉大的時刻,也許將是被載入歷史的一年。依托於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技術,金融脫媒終於逐漸實現,傳統金融機構正向供應商的角色轉變。無法否認,互聯網金融的驚人能量。前所未有的低門檻,超級的靈活性,將一大批理財的門外漢帶入瞭這個市場,打造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同樣無法否認的是,在互聯網金融中各種問題開始顯現。一是盲目的擴張,不管你有沒有先天優勢,不管你有沒有客戶積累,各種網站奮勇而起,做門戶的、搞搜索的、賣電器的,紛紛加入到互聯網金融的大軍中,賣產品、做貸款,是的,跑瞭馬圈瞭地再說。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瞭互聯網金融中產品單一雷同。餘額寶成功瞭,70%的互聯網產品中也帶上瞭一個“寶”字,每傢大鱷都宣稱自己在搭建平臺,其實就是找傢基金公司一起銷售貨幣基金。在這個過程中,價格戰成為瞭勝利的法寶—是活期存款收益的XX倍、無風險、補貼收益……監管的缺位同樣棘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到底誰來監管互聯網金融,現行的監管政策對互聯網金融是否有效?在每一場技術變革中,消費者都是受益者,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然而,投資這樁事情又有些例外,它與投資者的資產、利益直接相關。在展望互聯網金融美好願景的同時,不迷信、不輕信是我們每一位投資者應當秉承的態度,畢竟投資市場有著它基本的規律和規則。相信此次揭曉的互聯網金融的10個秘密,能夠幫助你撥開眼前的迷霧。創新之舉有“包裝”互聯網理財產品在其運作上確實有不少親民性,如靈活轉換、低門檻等等,但其本質上隻是把一些貨幣基金、理財基金進行再包裝。其實,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創新隻是噱頭,投資者千萬不能被一些宣傳上的“包裝”弄花瞭眼。【案例】“每天看一眼收益就挺開心的。”從事廣告工作的朱女士對餘額寶就有著這樣的切身體會。雖然每天的收益都不會很多,但她也感覺是一種小幸福,“反正小錢閑著也是閑著,原本我就經常逛淘寶買東西,支付寶裡有時也會存點錢。”確實,一筆閑錢買理財產品不太夠,投在餘額寶之類的互聯網產品裡既比定期方便、又比活期收益高。不少人都像朱女士一樣認為,這樣的理財產品創新確實不錯,彌補瞭市場的一部分空缺。這不,退休在傢的許先生最近也開始關註互聯網理財產品。他說:“以前總收到銀行的廣告短信,說是有5%、6%左右收益率的理財產品,現在看看好像網上買的收益率更高。”但讓許先生困擾的是,最近各傢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花樣越發繁多,作為普通投資者的他,對如何挑選互聯網上的理財產品感覺很是頭痛。“收益率一個個都公佈得挺高,實在是讓我挑花瞭眼,也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譜?”【分析】眼下,互聯網金融正炙手可熱。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不斷出現,對於那些偏好低風險、低門檻的普通投資者來講,餘額寶、活期寶、易付寶以及 “百發”等理財產品,一經推出無不成為關註的熱點,“嘗鮮”的也是大有人在。但其實,作為互聯網和金融的聯姻產物,這些看似新鮮的理財產品,其本質大多是投資者熟悉的基金。電商平臺借助理財產品為其客戶做增值服務,如創新T+0、免費銀行轉賬等,提高自傢用戶的使用體驗,以此留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而就金融產品本身而言,其數字化的屬性也非常適合在互聯網上發展。因而我們才會看到,無論是電商還是金融機構,都希望在時下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先機。於是,不管是基金公司的直銷渠道,還是基金銷售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各類相似的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現有的新型理財產品已有數十種之多。而事實上,傳統銀行同樣擁有很多類似的理財產品,隻不過銀行並未以更通俗易懂、更簡易的操作方式讓投資者接觸到這類理財產品,反而讓其混在大量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中。【點評】應該說,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創新更多地體現在其銷售渠道、流動性、功能性等應用方面,而非產品本身。撇開這些外在的創新不提,其內在的收益和風險都與傳統產品相差不多。舉例來說,眼下較熱門的幾款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隻是綁定幾款基金,在貨幣基金中屬中等水平。簡單地選擇未必能挑到收益最好的,隻能說是一種低門檻易上手、碎片式的“懶人理財”。同時,這類產品在推廣時往往會將本金安全、收益與活期存款比較,但事實上其安全性仍比不上存款,收益率也會經常波動。因而,投資者究竟要選擇哪個產品,還是要看自身的需求,收益也要關註掛鉤基金的表現,千萬不能被一些宣傳上的“包裝”弄花瞭眼,以至於盲目作出投資選擇。低風險無風險無風險、高收益—這幾乎成為瞭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標準特質”,然而這種不規范的宣傳方式不僅有違規之嫌,也容易對投資者形成誤導。所以,投資者非常有必要瞭解其中的“真相”。【案例】在“百度金融中心—理財”首款產品“百發”的預熱環節,“百發”的宣傳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前期宣傳中,“百發”被描述為一款年化收益率高達8%的無風險產品。事實上,略有投資常識的人立刻會產生疑問。首先,“百發”是一款與華夏基金合作的貨幣基金產品,以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來看,達到8%的年化收益率實屬於偶然的情況,要想在整個投資期內保持這一水平是非常難的事情。其次,該產品被描述為“無風險”,那麼,在同一市場中,如果無風險利率能夠達到8%,難以想象出有風險產品的收益率會達到怎樣的水平?!從監管角度來看,“百發”合作的貨幣基金產品既無法歸類於“無風險”產品,也無法允諾投資者某一個收益回報。與銀行理財產品不一樣,其有關預期收益率的提法違反瞭基金產品的相關監管要求。因此,“百發”雖然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瞭大量眼球,但這種違規的產品宣傳方式立刻引起瞭證監會的關註。隨後,“百發”迅速撤回瞭前期宣傳,在產品正式首發中也沒有出現“無風險”、“年化收益率8%”的宣傳。【分析】目前市場上推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數量不少,但是總體上類型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上。以風險屬性來看,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都屬於較低風險的品種,它們的主要投資范圍包括現金、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債券、債券回購、央票等。一方面,不容易給投資者造成本金的損失;另外一方面,可以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具體的收益水平要視貨幣市場的收益水平而定。對於投資者來說,既要對貨幣基金、理財基金的這種收益風險特點有所認知,也要意識到,產品的收益要取決於市場環境,並非毫無風險可言。無論在我國還是在發達國傢,貨幣基金均曾出現過凈值低於1的情況。當攤餘成本法估算的貨幣基金價值與代表公允價值的影子價格偏離過大時,貨幣基金就面臨一定的風險。因此,“低風險”和“無風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引入銀行理財產品對低風險產品作出的三種劃分—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收益浮動型產品和不保本收益浮動型產品,現在互聯網平臺上所推出的理財產品應屬於“不保本、收益浮動型”產品。【點評】互聯網理財賬戶的安全,也是投資者需要密切註意的問題。在享受互聯網理財的便利之餘,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網站是否具有充分的安全防衛措施?有沒有足夠的認證手段?投資者自身在使用時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習慣,如不使用公共場所的網絡進行操作,不輕易將自己的密碼告訴他人,采用復雜的認證手段,等等。產品收益隨行就市收益高達活期存款的20倍!在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宣傳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提法。但是,投資者很容易因此而忽視的是,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是隨行就市的,收益率水平是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浮動的。【案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火”點燃起不少投資新人的理財熱情,小連就是其中的一員。尤其是“收益高達活期存款的XX倍”,讓他覺得格外有吸引力。小連工作的時間不長,收入也不算高,有一點儲蓄也都是呆在活期賬戶上,一是準備著交房租、還信用卡欠款;二是錢不多,夠不上那些理財產品的門檻。投資靈活、收益高、門檻低,這些理財之“寶”正好滿足瞭小連的需求。他也用自己活期賬戶的2萬元購買瞭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觀察賬戶的凈值變化已成為瞭小連的一樁樂事。不過,小連很快就發現,理財產品的收益並不一直像自己以為的那樣高,同時收益也不穩定,有時高有時低。【分析】互聯網搭建起瞭新的理財平臺,但投資者有必要厘清的是,自己所投資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收益又是如何來確定的。像很多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實質是與貨幣市場基金進行瞭“鏈接”,包括支付寶的“餘額寶”、天天基金網的“活期寶”、金融界的“盈利寶”、眾祿的“現金寶”等等,投資者購買瞭這些產品,其實就是認購瞭某一隻貨幣市場基金。如“餘額寶”與天弘基金進行合作,投資者實際上是購買瞭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活期寶”采用瞭一對多的模式,投資者可以選擇南方現金增利貨幣(202301,基金吧)A、華安現金富利貨幣(040003,基金吧)A、寶盈貨幣A及長城貨幣A等貨幣基金產品;客戶存入“盈利寶”的資金相當於申購瞭鵬華貨幣基金;眾祿的“現金寶”,其背後是海富通貨幣基金。因此,這些產品的收益率準確地來說,是指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如10月25日,“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4.8110%,是活期存款利率(0.35%)的13.74倍。但是,7日年化收益率是一個浮動的值,每天公佈的數據水平都不相同,與活期存款利率的所謂倍數關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在貨幣市場資金供應緊缺時,收益率水漲船高;反之,市場平均的收益率水平就會下降。此外,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水平也與基金策略、久期等密切相關。【點評】事實上,7日年化收益率並不是體現這些理財產品收益的最好指標。原因是,7日年化收益率所代表的是基金過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並不意味著未來收益水平,也不能完全代表信息披露當日的收益率水平。這是一個平均值,如果過去7天中某一天收益忽高或忽低,對平均值的影響也會很大。投資者可以重點關註的是貨幣基金的“日萬份基金單位收益”。這個指標的含義是:貨幣基金每天運作的收益平均攤到每1單位份額上,然後以1萬份為標準計算凈收益的結果。這也是投資者按日計息的計算基礎。補貼回報湊出高收益在互聯網平臺上,一些產品能夠提供“高出一籌”的收益率,原因在於其收益結構的特殊性—常規收益+補貼收益。這種方式,既吸引瞭投資者,又規避瞭監管。但對於補貼收益,隻能使用特定的方式才可獲得。【案例】小胡是互聯網理財達人,最擅長的是在各種理財平臺上精挑細選。這段時間,他對互聯網上銷售的理財保險(放心保)產品興趣濃厚。小胡說,理財保險產品的優勢不少,一是產品的選擇多,像在淘寶的理財頻道,就已經吸引瞭多傢保險公司的入駐,產品也比較豐富;二是具有投資和保障兩種功能,在投資期間還可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三點最為重要,那就是收益率顯著地“高出一籌”。像小胡所推薦的一款曾經熱銷的理財保險,投資期為一年,其預期收益率最高可以達到6.4%。【分析】不過,如果我們認真研究這款收益率高出一籌的理財保險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際收益和大部分人所預期的有不小的差異。作為一款萬能險產品,保險公司給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5.2%;在此基礎上,投資者投資每1000元可以獲贈1200集分寶。需要標註一下的是,集分寶是由支付寶提供的積分服務,具有現金價值,100個集分寶可抵扣1元錢。這就相當於每投資1000元獲得的集分寶相當於12元的購買力,換算為收益率的話相當於1.2%的返還。因此,兩項收益相累加,在實現預期年化收益率的前提下,這款投資期為一年的產品,其收益率能夠達到6.4%。總之,集分寶類似於每種積分。盡管積分回饋計入總收益並沒有問題,但它與傳統意義上的收益形式還是不一樣的,投資者有必要進行區分和瞭解。另外,對於理財保險需要補充一句的是,在產品銷售時,萬能險僅能夠保障最低的收益率水平,大約為2.5%左右(年化),其宣傳的預期最高收益率隻是一個“預期”的概念,結果出現偏差也屬於正常情況。【點評】互聯網的特性,為理財產品提供瞭新的收益形式。除瞭集分寶外,像有的基金銷售網站,在銷售基金時按照原費率收取基金申購費和贖回費,再以虛擬貨幣的方式返還投資者,供投資者兌換話費或貨幣基金的份額。在一些理財產品的發行中,發行商甚至不惜采用收益補貼或是資金杠桿的方式,使得收益率超出平均水平,以引起投資者關註。在互聯網理財風生水起的當下,各路豪傑拿出瞭十八般武藝,說到底為的就是搶占市場、擴大份額。從某種意義上說,變相提高的收益率就是一場價格肉搏戰。但是,和消費品不一樣的是,理財投資不僅要遵循市場的客觀規律,也要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與控制。投資者需要認清的是:各種收益結構背後,到底能夠為自己帶來怎樣的回報?一些超乎尋常的高收益,其可持續性如何?對那些明顯越界的產品,則是少碰為妙。不適合長期投資需求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財和低風險品種當中,類型較為單一。對於財務全面部署和長期規劃來說,這樣的產品並不足夠,投資者應有更多元化的考慮。【案例】隨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逐步升溫,看著身邊的不少“小夥伴”都把錢投進瞭各式各樣的“寶” 裡,何女士也有些心癢難耐。雖然對基金是什麼還一竅不通,何女士還是一口氣把自己的5萬元閑錢都投進瞭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當中。看著每天賬戶裡的資金收益在一點點地增長,何女士頗有些樂不可支地說:“沒想到也有我可以輕松投資的理財產品,不愧是理財"神器"!”以此為依據,何女士還打算今後一有閑錢就投到這款理財產品當中,“又方便又有效,以後投得多瞭賺得更多。”【分析】像何女士這樣的投資者其實並不在少數,但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投資行為有著盲目跟風、方式單一的問題,並不可取。一方面,這樣的投資者對於所購買的產品是什麼、如何盈利、收益為何波動均不瞭解,首先就無法正確分辨其好壞、認識其風險;另一方面,把資金全部集中投向某一種理財產品,更是不能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是投資理財中的大忌。可以看到的是,新興的互聯網產品確實帶來瞭諸多新鮮感,但其目前的整體情況是產品類型較為單一,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財和低風險品種當中。從產品周期來看,這一類理財產品無疑隻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部分理財需求,而對於財務全面部署和長期規劃來說,這樣的產品則並不足夠。再從風險的角度而言,對於每位投資者來說,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客觀評價是進行理財產品配置的基礎。隻有選擇瞭與個人投資風格匹配的產品才能獲得長久、穩定的理財收益。應該說,低風險的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目前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也很難“賺大錢”,於是勢必無法滿足較大、較長遠的理財目標。【點評】所以,建議投資者對長期閑置的資金有一個配置的理念,而不是全部購買短期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一些投資者因為一時新鮮、懶於花心思等原因,過分依賴這類所謂的互聯網理財“神器”,長期來看是缺乏合理性的。因此,投資者首先要對自身的資金情況、投資目標有所瞭解和規劃,然後再進行較為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不忘將高收益、高風險和低收益、保本穩健型的理財產品進行混搭。在投資期限上,也應盡量有所錯開,區分好靈活短期的投資產品和較長期的投資產品。特別是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較強的年輕人而言,“懶人理財”往往並非是最有效的投資手段,至少絕不是全部。投資者可以多瞭解和學習各類金融理財工具,把資產配置與經濟周期結合起來,也不必過於保守。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發揮投資理財的作用,獲得收益和風險之間的有效平衡。P2P“保本”存風險現在,P2P可是個非常熱門的詞匯,其保本保息的說法“看上去很美”,但高收益勢必帶來較高風險,投資者應明確認清這一點,並確保自身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不然,還是少碰這樣的產品為妙。【案例】由於覺得沒有什麼好的投資產品,鄒先生前幾年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決定嘗試P2P網貸。和其他的嘗試者一樣,鄒先生一開始隻投瞭最低門檻的5萬元,然而一個月後他就拿到瞭第一筆利息。在這樣“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鼓舞下,鄒先生漸漸越投越多,8萬元、10萬元……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鄒先生投標的P2P網貸平臺突然就崩潰瞭,宣佈倒閉,鄒先生前後投資的近15萬元錢一下子血本無歸。“這一下我可傻眼瞭,真是悔不當初啊!”鄒先生十分懊惱地告訴記者。“收益遠遠高於銀行理財產品,門檻僅5萬元,並且零風險。”無獨有偶,章先生最近也時常收到類似的廣告短信,向他推銷各種P2P理財產品。但對此,章先生頗有些吃不準:“真的會有收益這麼高又零風險的產品存在嗎?”【分析】目前,不少P2P網絡貸款公司都打著“保本”甚至“保息”的宣傳口號,而投資者也因此仿佛對P2P網貸十分信任,並放心地將錢投入瞭這些P2P網貸公司。其實,P2P網貸是指個人通過網絡平臺相互借貸。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公司)作為中介平臺,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標的,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那麼原本P2P僅作為撮合交易的平臺,也就無法作出本金甚至利息保障的承諾。但目前,國內諸多的P2P網絡貸款公司都紛紛作出瞭類似的保本承諾。比如所謂的“本金保障”,是指從每筆借款中計提一定比例(一般為2%)作為風險準備金。出現壞賬,則先用資金池的資金墊付,再由公司去催收。若壞賬高於風險準備金時,則會暫停墊付,等待新提取的準備金出現後再作墊付。據此,一些P2P網貸機構把獲得的債券進行拆分組合,打包成“類固定收益”的產品,並將其銷售給投資理財客戶,通過賺取資金的利息差和手續費來運營。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模式就隱藏瞭不小的風險。一是借貸人違約。借貸人如果能從銀行獲得貸款,大多就不會到P2P平臺上來融資,15%甚至更高的利率,借貸人需要賺多少利潤才能還清?因此,違約風險不可忽視。二是P2P平臺經營風險,就像案例中鄒先生的遭遇一樣,由於P2P網貸發展迅速,魚龍混雜,一旦該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倒閉跑路,在缺乏監管的現狀下投資者也很難追回損失。【點評】可見,就像章先生所擔憂的一樣,任何一款投資理財產品都是有著相應風險的。對於P2P網貸這樣尚處發展中、又提供較高收益的產品來說,隨之而來的高風險更是無法避免。保本保息的說法往往隻是“看上去很美”,投資者絕不能將其看作是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反而應首先確保自身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要選擇P2P網貸,投資者就要針對可能的風險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對於P2P網貸公司的選擇、考察都十分重要。之後,投資者還可重點關註P2P公司對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能力,對借款人信用信息采集及驗證方面的工作越深入、投入越大,投資者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另外,P2P平臺是否對違約人具備有效、合法的懲戒手段,也是約束並減少借款人違約的重要途徑。擔保承諾並不靠譜到目前為止,除瞭少數資金實力雄厚、風控體系健全的行業領軍企業外,不少企業推出的擔保方案還隻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卻經不起推敲的營銷噱頭。一旦信用風險大規模襲來,“擔保不保”將極有可能成為殘酷的現實。【案例】2011年年初,徐女士初次聽聞互聯網P2P信貸理財業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在一傢網貸平臺註冊後,借給一個淘寶賣傢5000元,借款期限為3個月。到期後貸款人準時還款,扣除平臺管理費,徐女士獲得瞭180元利息,折合年化利率高達15%。此後,徐女士又陸續通過該互聯網信貸平臺出借瞭幾筆錢,都按時收回瞭本利。然而2012年後,P2P行業中出現瞭一些P2P公司倒閉事件,讓徐女士開始感到有些擔憂。此時,不少P2P公司開始由單純的平臺中介轉型成擔保中介,承諾萬一貸款人無法償還資金,擔保公司將墊付本金。這一承諾像一顆“定心丸”,重新俘獲瞭徐女士的芳心。【分析】P2P業務在英國初創時,互聯網平臺隻提供牽線搭橋收取傭金的功能,並不承擔擔保責任。這種模式之所以能在歐美國傢順利運行,與他們透明健全的信用體系和國民極高的誠信素養有密切聯系。然而中國目前的社會誠信環境欠佳,又缺乏可靠透明的征信系統,使得通過互聯網牽線搭橋出借資金的行為面臨巨大的信用風險。久而久之,除瞭拍拍貸等少數最早開展業務、如今已形成品牌效應的互聯網信貸公司堅持走平臺路線外,大部分後起之網貸公司不得不由單純的平臺P2P轉型為擔保P2P,即向借款人承諾本金墊付,這樣才能吸引到投資人。如今,平臺承諾墊付已成瞭行業“標配”。然而P2P公司宣稱的擔保真是投資人的“定心丸”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目前的P2P擔保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P2P平臺以自有資金作擔保,或者出資成立擔保公司。然而由於P2P行業準入門檻較低,許多公司的資金實力孱弱,擔保能力自然也十分有限,自保等於無保,更多地隻是在自己的頭上安上一個擔保光環,裝點門面而已。一旦風控失衡,這種承諾完全是一紙空頭支票。而且根據法律規定,從事融資性擔保業務必須取得擔保資質,這種做法顯然踩過瞭法律紅線。第二種是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表面上看似乎更靠譜些,實際上同樣面臨法律風險。因為有擔保資質的擔保公司從風控成本考慮,往往要價很高,P2P平臺根本無力承擔;而那些開價可以接受的小貸公司不具備擔保資質,其擔保能力同樣堪憂。以曾出現過兌付危機的網貸平臺中財在線為例,中財在線曾聲稱:“引進多傢強大的企業聯合成立擔保公司,同時,引進本省最優秀、最有實力、信譽最好的擔保公司,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系統性風險。”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第三方擔保承諾同樣形同虛設。自己擔保無效且涉嫌違法,正規第三方擔保又請不起,於是一些網貸平臺想出瞭第三種擔保模式,即參照商業銀行做法,從每筆業務的傭金中提取一定的風險撥備金,然而這恐怕也隻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抵禦風險。【點評】到目前為止,除瞭少數資金實力雄厚、風控體系健全的行業領軍企業外,“平臺承諾本金墊付”還隻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卻經不起推敲的營銷噱頭。而且一些網貸企業在宣傳過程中,對於擔保公司是否取得瞭擔保資質、擁有多少資金來抵禦風險等關鍵性信息都語焉不詳,投資人的風險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除。由於P2P網貸企業尚未迎來大面積的倒閉潮,因此許多投資人還和徐女士一樣將之看成確保資金安全的“定心丸”,然而一旦信用風險大規模襲來,“擔保不保”將極有可能成為殘酷的現實。資金存管並非萬無一失歸根到底,隻有從物理上使投資人的資金與平臺資金完全隔離,才能根本杜絕資金存管風險。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銀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出臺法規予以規范,規定P2P公司的客戶資金必須交由第三方存管機構(商業銀行)存管。【案例】2012年6月3日,發生瞭P2P行業轟動一時的淘金貸跑路事件。張先生就是其中不幸中槍的一位投資人,數萬元投資款一下子就沒瞭蹤影,這讓原本對P2P行業的前景充滿信心的他氣憤不已,也讓他對整個P2P行業的資金存管安全性產生極大的憂慮—假如平臺可以任意經手投資人的資金,又不對外公佈資金狀況,資金監管處於真空地帶,那豈不是隨時都有攜款跑路的可能?一旦遭遇經營困境,攜款跑路不就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嗎?【分析】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用“三有三無”來形容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現狀:有需求、有供給、也有中間服務商,但卻處於“三無”狀態—即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這“三無”使得P2P行業亂象叢生,其中最大的風險就在於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以P2P平臺為幌子,以高額收益為誘餌,獲得資金後立刻攜款跑路。據瞭解,目前僅需10萬元就能註冊一傢電子商務咨詢服務公司,再花費2至5萬元就可以請人開發出平臺系統。如果連平臺系統開發的錢也不願投,那麼花費幾百元到2000元買一個通用模板就可以開張瞭。這正像2010年團購模式大爆發時,一時之間互聯網爆發“千團大戰”,其中有一些團購網站在以超高折扣吸引瞭巨量資金後也出現瞭攜款跑路的情況一樣。互聯網借貸中之所以會出現資金存管風險,和絕大多數P2P公司從單純的不經手資金的平臺中介轉型成擔保中介密切相關。在國外,之所以P2P公司不經手資金,就是為瞭最大限度降低融資成本和杜絕資金存管風險。然而在國內,大部分P2P平臺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直接收取的模式,而沒有引入安全系數最高、資質最好的商業銀行作為資金監管方。這是因為我國現有金融體系下,銀行出於對風險的考量,將P2P平臺的資金監管和結算需求拒之門外,這就使P2P公司的資金流轉隻能由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務。然而許多投資人出於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信任,並未意識到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資金平臺,實際上就是將資金劃入P2P平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賬戶中,這與直接將錢劃入平臺的銀行賬戶並無區別,風險也隨之產生。當然,有不少規模較大的P2P公司已意識到瞭資金存管風險對P2P行業的發展不利,也采取瞭一些做法試圖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比如明晰融資賬目,定期公開財務報表,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等。其出發點都是希望通過“公開”的方式讓投資人放心,可這些方式依然無法從源頭上解決資金歸集和流轉的問題。【點評】歸根到底,隻有從物理上使投資人的資金與平臺資金完全隔離,才能根本上杜絕資金存管風險。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銀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出臺法規予以規范,規定P2P公司的客戶資金必須交由第三方存管機構(商業銀行)存管。在此之前,理論上說,任何一傢P2P公司都具備攜款出逃的技術條件和可能性。所以在挑選P2P平臺出借資金時,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盡量選擇那些社會知名度高的、歷史悠久的、規模較大的公司,這些行業領軍企業往往夢想借互聯網金融的東風把企業做大做強,資金實力和風控能力都比較強,出現攜款跑路的概率較低。反之,那些不知名的、成立不久的、規模較小的P2P公司,跑路的概率則相對較大。風控水平不透明由於信息不透明,互聯網信貸公司的風控水平到底有多高,真像霧裡看花一樣,外人怎麼也看不透。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給其後續經營帶來瞭不小的隱患,投資者也需多加留意。【案例】一年前,董先生聽朋友介紹瞭某知名P2P公司的某款理財產品,據說可以獲得每年10%以上的固定收益,讓董先生頗為心動。然而對投資理財有一定經驗的董先生在對該公司的P2P業務模式進行仔細瞭解後,卻發現這其中可能暗藏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他們公司一直對外聲稱壞賬率隻有1%,但P2P公司畢竟不同於銀行,實際壞賬率多少隻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更大的問題是,假如給投資者12%的收益,他們公司還要賺錢,再扣除各種剛性的經營和宣傳成本,尤其是對貸款人資信情況的調查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貸款人的借貸成本很可能要高達20%~25%,現在中國有多少小微企業主能承受這麼高的資金成本呢?所以我到現在也一直不敢踏入P2P的門。”董先生分析說。【分析】P2P信貸模式看似簡單,但要經營好一個P2P企業絕非易事。除瞭需要有成熟的技術支持,貸前審核、貸後管理以及整個平臺的風險控制都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進行打理。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個人征信體系不健全的國傢,任何一傢P2P公司想要獲得最真實可靠的貸款人資信情況,不單要花費很多人力成本,而且還必須有一套成熟的評判系統。P2P的一頭是甄別貸款人,另一頭則是吸引優質的借款人資源,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對於P2P公司在線上線下的推廣營銷能力有極高的要求。而這一切工作想要順利推進背後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但目前P2P行業公司的平均註冊資本約為500萬元,這其中還有極高的水分。今年上半年,重慶相關監管部門處罰瞭當地5傢網貸企業,並撰寫調研報告指出,重慶當地網貸平臺“註冊資本低,擔保能力有限,有兩傢機構存在資本金抽離情況”。不少P2P公司的倒閉,與資金實力不足、技術條件不過關、營銷能力欠佳、風控水平不高等密切相關。今年4月初,上線還未滿一個月的眾貸網突然宣佈倒閉,眾貸網給出的解釋是:“由於管理團隊經驗的缺失,造成瞭公司運營風險的發生……”眾貸網倒閉不到10天,另一傢網站城鄉貸也掛出歇業公告。根據其公告,其存續期間僅開發瞭一名投資者。這也從側面反映瞭經營好P2P平臺的不易。在這一系列企業經營風險中,最為棘手的就是壞賬風險。對於各傢P2P公司而言,小額貸款的壞賬率一直以來都是最高機密,對外公佈的壞賬率和我國政府公佈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樣,低到讓人隻能“呵呵”瞭之。說到底,由於不透明,互聯網信貸公司的風控水平到底有多高,自己出借的資金到底處於什麼狀態,10%高額回報率的背後,投資者真正要承擔多大的風險,這些問題的答案,真像霧裡看花一樣,外人怎麼也看不透。【點評】造成上述風險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不透明,而信息不透明的根源則是監管缺位。目前P2P行業還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隻是暫由央行代管,也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事實上,在P2P行業野蠻生長多年後,如今已形成瞭4種模式:有擔保線上模式(如人人聚財)、無擔保線上模式(如拍拍貸)、線下模式(如宜信)、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如陸金所),每種模式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不盡相同。尤其是後兩種模式,極具中國特色。如今以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小企業e傢”為代表的新型P2P(招行稱之為P2B)也悄然上線,P2P行業將迎來大鱷時代,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假如相關部門不盡快建立監管機制,投資者的權益終究難以獲得有效保障。監管缺失應註意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還存在不少盲點,投訴與監管方面都會存有一定的問題。對此,投資者應有所註意和防范,在進行投資時要多留一個心眼兒,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損失。【案例】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有所耳聞的施先生,近日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傢提供高收益投資理財的網站,加瞭該網站公佈的QQ客服為好友之後,客服告訴施先生,該公司是一傢專業理財公司,現有為期一個月的短期投資項目,回報率可達到12%。由於收益很高,客服又展示瞭公司的各種資質、證書之類的掃描件,施先生就打消瞭原本的一些顧慮。然而,施先生按照客服提供的賬號,分三次匯去5萬多元之後,就再也無法聯系上對方瞭。記者瞭解到,目前有一批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上發佈虛假理財產品進行釣魚欺詐,以高收益、低門檻來忽悠施先生這樣的消費者。除瞭直接騙錢,有些網站也會打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旗號,套取用戶的個人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販賣給第三方機構以謀利。【分析】市場的火爆無疑會很快引來監管和規范的問題。互聯網騙局頻現、維權難的問題既損害瞭消費者的利益,也不利於正規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監管的漏洞。10月21日,百度在其網頁上發佈“百發”產品的宣傳資料,8%的年收益率讓不少人都“驚呆瞭”。之後證監會對該產品正式表態,8%年化收益率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將對其產品業務合規性予以核查。不管“百發”的做法是否有悖現行政策,證監會的聲明無疑已經給大熱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潑瞭一瓢冷水。就現階段來說,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它的風險暴露不充分,還在集聚之中。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尚未建立起足夠的信用體系以及風險處置機制。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眾多商業模式中,隻有第三方支付得到瞭嚴格監管,但對網絡貸款、眾籌融資以及正在試水的財富管理、理財產品等等,都還存在著監管空白。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夠通過平臺信譽為投資者擔保的說法顯然尚不足信,而一旦互聯網金融出現交易糾紛,消費者的維權渠道和法律依據也仍然缺乏。【點評】作為當前金融創新最火的形式之一,互聯網金融還沒有相應的管理體系。前期人們比較關註這一新業態對傳統金融業造成的沖擊,也看好其為整個普惠金融轉型帶來的生機,希望市場可以以開放容忍的態度來接受這一創新。到目前為止,相關監管部門也確實已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發放瞭不少牌照,積極信號非常明朗。不過,從“百發”的事例可以看到,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還有著一定空缺。在當下互聯網金融已經逐漸步入正軌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尚未能針對之前出現的問題和發展情況制定法律政策,例如網上銷售理財產品應該有怎樣的標準和細則、互聯網購物應該怎樣保障消費者權益等等。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就要將政策與監管尚未跟上的大環境納入考量,多多註意可能出現的風險,諸如資金安全性、防“釣魚”等等。在文件簽署、法律條款等問題上都要有防范意識。對於一些有金融機構背景的網絡平臺也要認真考察其信譽,不能僅止於有第三方金融渠道進行監管,自己也還是要多留一個心眼。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1-04/159350178.html
新銀行信用貸款房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銀行車貸利率試算表信貸年息
- 南投信貸房貸民間信貸設定流程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跟銀行貸款 貸款金額
- 房貸信貸年限缺錢急用哪裡借錢 二順位房貸辦理銀行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房屋民間信貸轉貸缺錢急用哪裡借錢
- 銀行信用貸款信用貸款化 土信貸屏東萬丹土信貸 房屋信用貸款代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